第一次装修,不能忽视的“增项”问题,别白白把钱交上去了

发布时间:2025-07-20

  装修增项如同潜伏的“预算杀手”,据行业数据显示,70%的业主遭遇过装修增项,平均额外支出占合同金额的15%-30%。这些看似合理的追加项目,往往藏着不规范操作的猫腻,成为装修纠纷的主要导火索。

装修增项如同潜伏的“预算杀手”,据行业数据显示,70%的业主遭遇过装修增项,平均额外支出占合同金额的15%-30%。这些看似合理的追加项目,往往藏着不规范操作的猫腻,成为装修纠纷的主要导火索。

  水电改造是增项重灾区。不良装修公司常以“预收少量费用”为诱饵,施工中却以“点位不足”“线路绕远”为由加价。正规做法应是签订合同时明确点位数量,按实际发生量结算,单价需提前约定。常见陷阱包括:强电箱扩容费(实则应包含在基础报价)、水管绕路增加米数(规范应走直线)、网线升级六类线额外收费(现代装修标配应含在内)。业主可要求施工前出具详细水电走向图,标注点位和管线长度,超出部分需书面确认。

  墙面处理增项暗藏玄机。毛坯房墙面基层处理常被拆分收费,如“铲墙皮”“界面剂涂刷”“石膏找平”等项目本应包含在基础报价中,却被拆分计价。老房改造中,墙面开裂处需贴网格布加固,部分公司会以此为借口追加费用,实则这是处理老房墙面的必要工序。验收时可用2米靠尺检查墙面平整度,误差超过3mm的找平处理费用应包含在合同内,避免后期加价。

  拆除与新建项目容易模糊定价。拆墙费用应按面积计算,包含垃圾清运,部分公司却额外收取“建筑垃圾处理费”。新建墙体需明确是否包含两面抹灰,有的公司只算砌墙费,抹灰另收费用。更隐蔽的是“门洞修补费”,拆除门洞后修补墙面本是拆改的常规工序,却被单独列为增项。业主签订合同时应注明“拆改项目包含所有善后处理”,避免被拆分收费。

  主材安装增项防不胜防。地板安装时的“地垫升级费”“收边条加价”,橱柜安装的“台下盆加工费”“拉篮安装费”,木门安装的“门锁升级费”,这些本应包含在主材报价中的项目,常被单独列出。更有甚者,瓷砖铺贴时以“腰线铺贴难度大”为由加收工时费,实则腰线铺贴是常规工艺。建议选购主材时问清“全包价”,包含所有配件和安装费,签订补充协议明确“零增项”。

  防范增项需掌握三大原则:一是签订“闭口合同”,明确“除业主主动变更项目外,总价不变”;二是细化报价单,每项工艺标注材料品牌、规格、用量和单价;三是重要工序留存影像资料,避免后期扯皮。遇到恶意增项时,可依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,保留施工前的确认文件和沟通记录作为证据。

  装修增项并非洪水猛兽,规范的增项应基于业主主动变更需求,而非施工方的责任转嫁。选择信誉良好的公司,签订详细合同,全程参与关键节点验收,才能让装修预算可控,避免陷入“越装越贵”的被动局面。


首席设计师免费设计 1分钟出报价,准确率98.28%